![](/templates/vip3mb00228/images/arrowt.jpg)
李云龙,字虎臣,陕西临潼人,早年任职于西北军,1925年8月任陕西军务善后事宜兼河南国民军第二混成旅旅长,后任甘肃军务善后事宜帮办,陕西陆军第一师旅长、补充旅旅长,1926年任国民军第二军第十师师长,参加解西安之围一役,1927年1月任驻陕军第八路军司令,帮办、督办陕西军务善后事宜,12月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副指挥,1932年1月2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,1946年5月晋升为陆军中将。
李云龙(字虎臣)
李云龙,字虎臣,1889生于陕西临潼,自幼家贫,少时给财主家打长工。
1910年李虎臣到西安,在张云山部当兵,翌年10月参加了西安起义,并参加西路作战。
张云山
1912年春李虎臣退伍还乡,时渭北地区刀客蜂起,借机组织起刀客队伍,除暴安良,劫富济贫,队伍很快发展到三四十人,成为“渭北十八娃造反”中力量最强的一支农民武装。
1916年李虎臣投靠西北护国军郭坚部,任警备第六营营副,不久又投奔胡景翼,任胡部第四营营长。
胡景翼
1918年1月李虎臣率部参加张义安等领导的三原起义,任陕西靖国军右翼步兵第二团团长,2月随第二游击司令张义安出兵讨伐陈树潘。
张义安
1918年8月于右任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,李虎臣任胡景翼第四路第四支队司令。
于右任
1921年8月冯玉祥督陕,李虎臣任陕西陆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。
冯玉祥
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,冯玉祥通电讨奉,李虎臣率部随冯东出潼关。
1924年10月北京政变,李虎臣率部在丰台、通州一线布防,拱卫京师以南防线,给直系军阀吴佩孚以沉重打击。
吴佩孚
国民军成立后,李虎臣任胡景翼国民军第二军第十师师长,并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。
孙中山与宋美龄
1925年5月李虎臣和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入陕协助驱吴(新田),大破吴新田主力。8月北京政府任命孙岳为陕西军务督办,李虎臣为军务帮办,12月李继任陕西军务督办,执掌大权。
孙岳
1925年冬直奉军阀吴佩孚、张作霖在日、美、英帝国主义的策动下,向北方倾向革命的国民军发动了全面进攻,国民二军岳维峻所部在鲁西南作战失利,李虎臣率其精锐前往救援,败于豫西,只身绕道山西回陕。
岳维峻
镇嵩军首领刘镇华趁火打劫,经吴佩孚派充“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”,率镇嵩军八个师号称十万人马,西向潼关,杀进陕西,企图攻占西安,重新统治陕西人民,东望华岳,战云密布。
刘镇华
十万敌军滚滚而来,城内守军只有残兵五千,是走,是守?是战,是降?谁来支撑危局?李虎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,但镇嵩匪军的暴行,激起了他的满腔仇恨,三秦父老的请求,坚定了他与古城共存亡的决心。
李虎臣一面积极备战,加强西安城防工事,一面派国民二军后方留守司令朱子敏星夜驰奔三原,与国民三军三师师长杨虎城共商守城大计,制定了联合抵抗镇嵩军进攻,分兵坚守西安、三原和咸阳等关中重镇的战略决策。
杨虎城
1926年4月12日敌军在占领陕西东部各县后,进抵西安城下,4月18日杨虎城率部五千进入西安,受到李虎臣和西安人民的热烈欢迎,李、杨两部联合反攻,终于挫退了东城敌军的进攻锋芒,粉碎了刘镇华速战速决的梦想。“二虎守长安”的战幕由此拉开。
刘镇华在猛攻失败后,于5月15日占领城西三桥,将城四面合围,企图使用久困的方法,使西安不攻自破。自此,西安与外县各军联系彼此不通,反围城斗争进入了更加艰苦的阶段。为了加强守军团结,统一军事指挥,坚持反围城斗争,李虎臣和杨虎城商定,将城内守军万余人一律改称陕军,取消国民二、三军番号,守军将领公推李虎臣为陕军总司令,杨虎城任副司令。
5月20日李虎臣、杨虎城宣布就职,并任命李部卫队团长史铸兼西安城防司令,任命李部旅长丁增华为军警联合督察处处长,杨部旅长姬汇百为副处长,负责维护城内社会秩序、监督守军纪律,决定由李虎臣部守南城、西城,杨虎城部守东城、北城,另一支守军卫定一部守西关,分头抗击敌人的进攻。守军通电昭告全国,决心“坚持到底,誓歼嵩匪,以期吾陕父老子弟之安全而后已”。
在整个守城战斗期间,李虎臣和杨虎城同住在西北城隅喇嘛寺内,共负守城重任,哪里有战斗,他俩就会在哪里出现,他们的举动,为城内守军团结战斗树立了典范。
在李虎臣、杨虎城的指挥下,守军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,6月上旬粉碎了镇嵩军的东城地道爆破阴谋,中旬经过四昼夜拉锯战,夺回南关咽喉阵地小雁塔,7月镇嵩军对东北城角的偷袭又被击溃。
9月刘镇华在多次强攻失败后,企图引诱城内下层军官投降,李虎臣将计就计,令其所部连长戴万锰在西北城角假意献城,诱歼敌人偷城敢死队近五百人。
随着守城时间的延长,城内困难越来越大,弹药缺乏,燃料不足,饥荒尤为严重。刘镇华在加紧攻城之际,又散发传单,悬赏李、杨首级,城内的投降势力也愈加。在共产党的真诚帮助和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下,李虎臣和杨虎城表示绝不与刘言和,二人相约城破之日即在钟楼自杀,他们处决了主和最力的大绅褚小感,镇压了投降活动,并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城内的实际困难。号召部队爱惜弹药,以旧式的弓箭、大刀、石头和敌人进行短距离作战,实行计口授粮,严厉打击围积粮食的豪绅,派出纠察严禁部队私自征粮。
李虎臣将自己的坐骑“黑老虎”杀掉充当军粮,李虎臣的贴身随从王正林,跟随李虎臣出生入死多年,两人又是同乡,关系十分密切,王正林因抢了刘镇华部下在城里的家着,被军警督察处查获,李虎臣得知后,为严厉军纪,忍痛将王正林枪毙了,全军上下为之震惊。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,城内军民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,坚持着反围城斗争。
11月冯玉祥部国民联军进抵西安城下,李虎臣、杨虎城见机主动率部出击,镇嵩军纷纷溃逃,被围近八个月之久的西安城终于在11月28日完全解围了。
冯玉祥
李虎臣、杨虎城率部乘胜追击,于12月初将刘镇华完全赶出陕西。坚守西安的斗争,守住了西北革命的根据地,拖住了十万之众的北洋军阀镇嵩军部队,在战略上策应与支援了广东革命政府的北伐,是全国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陕西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,西安城内战饿而死的达五万之众(占全城人数的1/3)。解围后,李虎臣在西安革命公园内树碑,表达自己对死难军民的哀思。
李虎臣、杨虎城守长安
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潼关北伐,李虎臣为该集团军第八路(下辖4个师)总司令。7月宁汉合流后,冯玉祥解散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驻陕总司令部,10月陕军将领在三原公推岳维峻为总司令、李虎臣为渭河以南总指挥,共同反对冯玉祥,后被击败。
1928年12月李虎臣携家眷移居上海赋闲。
1930年李虎臣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师长,驻兵湖北沙市,后借故通电下野,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,之后,李虎臣先后在上海、天津、汉口等地客居,1935年返回故里。
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,杨虎城邀李虎臣到西安就“兵谏”之事与其谈商,李尽力支持杨虎城、张学良的抗日爱国行动,后杨虎城被迫辞职出国,李于1937年5月亲自将杨送至上海。
杨虎城
抗日战争时期,李虎臣积极联络旧部,以应日寇侵陕之危,并资助张飞生等人在渭北一带组织抗日义勇军,还将自己的子侄送往延安抗大、成都黄埔军校和西安黄埔第七分校学习军事。其间,李李虎臣先后任陕西省第一、二届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和国民政府顾问职。
1946年5月国民政府晋升李虎臣为陆军中将,并授予胜利勋章。
胜利勋章
解放战争时期,李虎臣常住临潼老家,1948年胡宗南任命李为陕西自卫总团司令,李始终托病拒不到任,西安解放前夕,胡宗南溃逃时图谋将其劫走未能得逞。
胡宗南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李虎臣曾任西安市第二、三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。
1954年年底,李虎臣在西安病逝。
上一篇:没有了